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们一同走过辉煌
本报记者 王志浩/摄 陈卓/文

  本报刊登的《杭城红楼的司法故事》有了圆满的结果
  王国平书记再次批示“抓好落实”;这段历史已添入红楼前言和“大事记”

  前几天,李伟民、周仪笙两位老同志再次来到红楼。这次,他们关注的和之前几次不同了——他们从重新记载上“杭州市人民法院”这段历史的前言开始,重温过去,静静感受;他们还在其中一块展板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
  今年6月6日本报刊登了《杭城红楼的司法故事》一文,讲述了本报退休老同志周仪笙对红楼的深厚感情以及其记载中未能添上“杭州市人民法院”这一笔历史的遗憾。
  此后,老同志李伟民附上本报,写信给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反映此事。见信当天,王国平书记批示“值得重视”,请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7月11日本报头版头条刊登《被遗忘的历史重新找回来了》对此事作后续报道后,李伟民老人再次写信并将报纸寄给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让两位老同志没想到的是,王国平书记第二次就此事批示“抓好落实”。
  而且,相关部门的落实不久便有了结果。
  “那天接到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同志的电话,说那段历史已经添入了前言和展板,请我们方便的时候过去看看。”通过努力,历经辗转,两位老同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
  “看了陈列馆展示的前言和展板,已经把解放后杭州市人民法院这段历史补充进去了,我感到很高兴。”周仪笙的遗憾不见了,她和李伟民出于责任感,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纪念那段岁月,“现在看来,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有了成效,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我还要感谢《浙江法制报》和李伟民同志对我的支持和帮助。”